主恢復大專校園工作結構與職事信息摘錄

 

1 五環相調:年長同工,全時間服事者,學生,半時間社區聖徒,教職員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 四環事奉交通:全時間,學生核心,配搭聖徒,教職事奉交通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 全時間10時段校園開展:福與家           

4 建立8學期牧養名單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5 建立基數2倍家聚會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6 學生中心,弟兄姊妹之家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7 福音餐廳:福,家觸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8 活力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9 打開的家小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 主日聚會與聖經講座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0 學生工作行事曆,掌握脈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1 特會供應成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2 暑期學生中幹成全,開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
 

1 五環相調:年長同工,全時間服事者,學生,半時間社區聖徒,教職員

 

【1985第一冊第4段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 第一章 關於學校福音(一)】

 

五班人一同配搭傳學校福音

 

為著配搭傳學校福音,我們所要題起的第一件事,就是必須有幾位全時間的同工,接受負擔去推動學校福音;最少需要兩、三位弟兄一同配搭。校園福音工作包括國中、高中、專科和大學,都由這兩、三位推動。所有全時間的弟兄們,特別是年紀在三十歲以下的,都將被劃分給各校園的福音工作。

 

其次,我們特別要找出三十歲以下半時間的人,並且研究半時間的弟兄姊妹,是怎麼利用他們其餘的時間。為著學校福音的工作,無論上午、下午或晚上的時間都很好用,惟獨早晨不太好用。因此,請求在臺北半時間的弟兄姊妹都能填表,好使我們明瞭每位每天有那一部分時間,能正式挪出來為著福音工作。這些訊息都能派上用場。若是我們確知一週當中,有某一天、某一段確定的時間,半時間弟兄姊妹能前來配搭,我們就容易安排隨後的行動。原則上,半時間的弟兄姊妹也要進到學校福音工作。

 

這樣看來,學校福音最低限度需要三班人:一班是兩、三位年長一點的同工,出去推動學校福音;其次是年輕的全時間者;另一班是半時間的弟兄姊妹。此外,第四班人就是在學校裏作教職員的弟兄姊妹;我們需要列表,好知道有多少弟兄姊妹在學校作教員,有負擔一同配搭學校福音工作。對於推動學校福音,這一班人是十分可用的人。第五班人,就是願意加入學校福音工作的在校學生。這樣一來,我們就有五班人。頭一班是兩、三位帶頭推動學校福音的同工;第二班是全時間的;第三班是半時間的;第四班是在學校作教職員的弟兄姊妹;第五班是在學的弟兄姊妹。

 

多方面詳細統計

 

我們都得將這五班人列出來,作出統計數字,他們乃是根基。其次,各區還要研究有多少個學校,學校裏有多少教職員是弟兄姊妹,有多少學生是弟兄姊妹,這些一定要研究出來。經過這些研究,就能用在學的弟兄姊妹,和作教職員的弟兄姊妹,在各學校裏作內應,把其餘三班人帶進學校。這是個基礎的統計,這個一找出來,我們立刻就能知道大專、高中、國中各校的需要是甚麼。然後,把剛纔所說的這五班人分派出去。分派之後,我們就定規出時間表,看看那些弟兄姊妹該到那些學校。

 

1988年第二冊第十二段第二十四章

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 第十四章 對學校工作的交通(二)

 

我們應當來在一起,專專為著學校工作有禱告,求主為我們開門,並興起有負擔的人來作學校工作,這是極其迫切的需要。至於作法方面,好比有所謂的供應之家、弟兄之家、或姊妹之家,都是不錯的。此外,有些聖徒願意打開家作接應站,這些都是對的,也都是有效的路。辦法不是不可用,有時也是需要借用,但基本上,還是需要有負擔的人。我們都要在這裏向主呼籲,求主興起更多有負擔的人。

 

 


 

2. 四環事奉交通:全時間,學生核心,配搭聖徒,教職事奉交通

 

【1993第一冊第5段南加州長老同工聚會 第三章 從大學校園得擴增,按照身體的等次作工,並且有活力】

 

配搭勞苦,在大學校園得擴增

 

我盼望有更多聖徒致力於大學校園的工作。我們要在大學校園得著實質的擴增,就需要在學生、全時間服事者、召會生活中的家、以及在校園裏擔任教授或職員的聖徒中間,有好的配搭。我們該鼓勵這幾類聖徒彼此有配搭,為了在學生中間得著擴增。

 

按照工作中的等次執行我們的工作

 

在主的恢復裏沒有組織,卻有等次。我們需要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,也需要按照工作中的安排和等次來作工。

 

 


 

 

3 全時間10時段校園開展:福與家

 

結常存的果子 第二章 新路成功的遠景

194頁

 

在全時間方面,按原則來說,各處召會,只要每二十個人聚會,就該產生一位全時間者。換言之,就是百分之五,也就是以一萬人作基數,應該產生五百位全時間者。一個全時間者,一天叩門二、三個小時,連叩五天,鐵定能叩出一個人得救、受浸。這是我們眾人都經歷過的。然而,以實際的召會生活來看,不可能一年五十二週,週週都出去叩門,有時會有訓練,有時會有召會性的活動,有時人也難免會生病,難免會需要假期休息等。所以,每年留四週自由運用,用四十八週的時間作工。這樣,每週五天,四十八週就是二百四十天,每天二、三個小時,若是六天叩得一個人,一年就能叩得四十人。四十人乘上五百,就是二萬人。雖然這個豫算減得厲害,但我們相信越減應該是越準,也越實際。因為若是標準太高,恐怕我們不一定能達到。

 

198頁

除非我們不贊成這條路,若是贊成,全時間者就得天天叩門二至三小時。以時間算,二個半小時約可叩到十五個家,六天就可叩九十個家,這九十個家中,至少應該出現一個平安之子。若是第一週出去,沒有,第二週沒有,第三週也沒有,到第六週還是沒有,就該到主面前去,對祂說,『主阿,我不作了,我也不活了,我活著沒有意思,這六週我竟叩不出一個平安之子。主,你把平安之子都拿走了麼?好像彼得那天打魚一樣,你把魚都打走了,他整夜打不到一條魚。我還能作甚麼?』相信我們這樣拚上去,第七週再出去,必定能得著至少兩個平安之子。

 

迫切並專一為福音而活 第三章 專一為福音而活

 

67頁

我們盼望每二十位聖徒中,有一位是放下職業的全時間者,並且每四位聖徒中有一位成為週週叩門的人。一個一百人聚會的地方,應該有五位是放下職業的全時間者,並有二十五位是週週叩門的人。每一位全時間者一週至少出去五天,一天二至三小時,就能彀每週得著一人。三位全時間者的隊伍出去五天,一天二至三小時,至少可以叩六十個門。六十個門中,他們可以得著四人。因此,每位全時間者一週能彀得著一人,一年五十二人。五位全時間者,一年就能彀得著至少二百五十人,這是兩倍半的擴增。二十五位週週叩門的人,週週出去二或三小時,就能在兩個月內,每位至少得著一人。若是二十五位的每一位,每年都得著六人,他們將另外得著一百五十個人。合計起來就有四倍的擴增。

 

結常存的果子 第一章 新路成功的關鍵

第180頁

 

我們研究歸納的結果,發現新路要成功,有兩個律:第一,每二十位聖徒產生一位全時間者;第二,聚會人數中的四分之一,要每週劃出兩三個小時出外叩門,一個月四週,一年五十二週,週週不斷。只要實行這個律,我們就會看見那個結果。若是一百人聚會的召會,產生五位全時間者;基數是一百人,全時間者是五位。這五位,每週出去叩門五天,每天叩門兩三個小時,一週下來,至少會有一個人受浸。這應該不難,大家都可以作得到。這樣,一人一週叩得一個,一年叩得大約五十個;五位,一年就可叩得二百五十個。

 

第183頁

 

用一萬二這個數字應該是準確的,頭三年是從六百位全時間者開始,到了第二梯次,應該升到一千五百位。因此,基數是從六百開始。若是每位全時間者一週出去五次,每人一年至少可帶四十個人受浸;另外,召會中有心願出去叩門的,每人一週出去一次,兩個月應可帶一個人受浸;我們的豫算率就是這樣來的。頭一梯次用一萬二作基數,經過三年,就是四十八萬。第二梯次,是四十八萬的四倍;又過三年,就是一千九百二十萬,整整是全臺灣的總人口數。經過六年的勞苦,到一九九二年,全臺灣的人,除非他是滅亡之子,否則會統統被我們找出來,到時就不僅是福音化臺灣,更是福音透臺灣了。

 

擴建召會的三要事—生、養、教 第十章 筋、節與每一部分的功用

 

(第556頁)

 

千萬不要以為,叩門是誰都會作的事。若是有人一意孤行,照著自己的方法叩門,恐怕沒有人會得救;所以,我們必須接受訓練。此外,我們也要作家聚會。我們曾經對全時間受訓的人說過,去開家聚會只能受感,不可以有情。受感是屬靈的,有情是肉體的。我們到人的家裏去聚會,有的會包餃子給我們喫,有的會送東西給我們,他們是非常寶貝我們的。然而,我們要注意,不要服事到末了,屬靈的受感沒有了,只留下肉體的有情。

 

(第561頁)

若是全地主恢復裏的聖徒,都照這個律往前推行,總有一天,全世界家家都叩遍了。我們相信這是把主帶回來的路;國度的福音要傳遍天下,然後末期纔來到。要能把福音傳遍天下,除了叩門及家聚會外,沒有第二條路。在許多新人的見證中,我們看見,有人不只受浸,並且跟著去叩門,甚至還參加全時間訓練。這就說出,我們若是忠心作,忠心帶領,結果甚麼人就生出甚麼孩子。雖然我們這開創的一代喫力些,但我們所帶進來的人,他們會跟著作。結果,他們作基督徒就是叩門、家聚會、作生命課程、唱詩、禱告。

 

 


 

4 建立8學期牧養名單

 

1.列名、分類、代禱並照顧兩三位

 

1977年第1冊

 

關於福音的交通與問答 第四章 關於傳福音實行的交通(一)

首先,我們需要在傳福音的事上花時間與主同在。我們要求主使我們想到自己認識的人,包括我們的親戚、鄰舍、同學、朋友和同事。在小筆記本裏列出所有姓名,然後再按照我們與他們的關係加以分類,實在很有幫助。我們寫下名字之前,可能覺得自己認識的人不多。然而,一旦我們開始列名單,就會發覺我們認識許多人。

 

其次,我們把自己接觸對象的名字都列成名單之後,必須從頭到尾看過這分名單,想想每一個接觸對象是否已經得救。我們若確信一個接觸對象已經得救,就可以在名字旁作個記號,指明我們不必傳福音給這個人。然而,我們若不確定一個接觸對象是否真的得救,就需要把名字留在名單上,他就是我們要勞苦的對象。若一個接觸對象只是掛名的基督徒,我們就該把他當作不信者,因為他還未得救。我們需要瀏覽過名單,在我們認識的人中間,找到那些得救的。

 

第三,我們必須勞苦為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禱告。我信我們許多人有這樣的經歷:甚至在像打掃房間這種最小的事上,在我們還沒有真的花時間去打掃房間前,可能以為那不必費很大的功夫。然而,當我們開始打掃時,纔發現這要下多少功夫。起初,我們可能以為打掃只要花十分鐘就好。至終,一個小時過去了,我們可能還在打掃,因為我們越打掃,越發現需要打掃的地方。我們若為著名單上的名字禱告,就會發現每個名字都需要許多勞苦。

 

過去有些聖徒對我說,他們沒有可以傳福音的對象。然而,他們若採用這個方法,花時間將所有他們認識的人列成名單,就會發現他們至少有四十個名字。然後,他們要為每個名字禱告,聖靈就會使他們對某些人有負擔。他們開始時可能有四十個、甚至更多個名字,但當他們為這些人禱告時,聖靈會在某個時刻,使他們對兩三個人有負擔。然而,這意思不是他們只需要在這兩三個人身上作工;這只是開始。他們持續這樣勞苦並禱告,聖靈可能會繼續使他們對一些其他的人有負擔。當他們對兩三個人有負擔,他們就會找出方法去接觸他們,可能是打電話、親自探訪、邀請他們來到家中、或是寄送一些書報給他們。這樣的接觸是為著傳福音。他們若作這工,就會發現有許多事需要作。

 

1973-74年第2冊

 

為著召會的建造正常結果子和牧養的路 第一章 藉著照顧人而事奉主

這樣,我們就能對某些特定的人有負擔。我們應當列一張名單,時常擺在我們眼前,並逐一為他們禱告。一位青少年姊妹可以禱告:『主,這一個人還沒有得救。主,在我看到她得救之前,我絕不會有平安。主,即使是為著我的緣故,你也必須拯救她。』我們可能會太屬靈而說,『主,這不是為著我的緣故。』然而,主可能說,『因為你對這人有真實的負擔,所以我要為你的緣故拯救她。』至終,這位姊妹會看見這個年幼的人得救。之後她或許說,『主,這個年幼的人現在得救了,但她並不愛你。我無法滿意於此。主,求你在她裏面作工,使她愛你,正如我愛你一樣。』這位姊妹會再次看見主答應她的禱告。同樣的,較年長的聖徒也應當以這樣的方式得著負擔並禱告。我們需要對人有興趣,並與他們接觸,然後我們就會有負擔。在召會中,有許多人需要我們將他們擔在肩上,懷抱在胸間。(出二八9~12,15~21,29。)

 

2.自律、訂計畫


1971年第3冊

 

為著基督的身體得人並將人建造起來 第六章 為著正確結果子之基督徒行事為人的管治原則

 

照著我的觀察和經歷,用福音接觸人並結常存果子最好的路,就是自律。一般說來,惟有受規律的人纔能結上好的果子,我們應當將所有認識的人列成名單,包括我們的親戚、鄰居、同學、朋友和同事,藉此開始為福音豫備。

 

1985年第1冊

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 第九章 召會中長老與執事的事奉(二)

 

比方有一個會所,在名單上的弟兄姊妹有一千一百多,不常聚會的約有六百多,主日聚會的約兩百五十多。我若是這個會所的長老,我一定要在這裏生意,因為這裏可作的太多。雖然我不能把六百位不聚會的都找回來,但我起碼要從這六百位中,找回一半。我會好好計畫,在這裏生意,可能頭三個月,先找回十分之一,第二、三個月,再找回三分之一。

 

3.與負責弟兄交通,彙整總名單

 

1991-92年第2冊

 

召會作神的擴增以及實行新路的益處 召會作神的擴增以及實行新路的益處

帶頭的人也可以召聚一場為著傳福音的禱告事奉聚會。正在實行接觸人傳福音的聖徒可以來在一起兩小時。第一個小時他們要為福音推廣這件事有迫切的禱告。第二個小時他們可以交通到他們有負擔要去接觸的人。在這些人中間,只會有少數在當時是有希望的。有負擔出外的人,可以再將這些有希望的人全部彙成一分總名單。他們聚在一起時,就可以為這分名單上的人禱告,並交通各人的情形。熟悉這些接觸對象的人,可能知道各人的性格和個性。或許有些人知道自己對某個接觸對象太了解,因此無法再給予幫助;這樣他們可以請求別人幫助,好知道怎麼去接觸這些人。

 

每一位有負擔接觸人傳福音的,可以互相擔負他們名單上的人。他們也可以彼此幫助以接觸這些人。過一兩週之後他們可以來在一起述說他們出外的情形。

 

1967年第1冊

 

藉著禱讀在主的話中享受主,好在一裏建造召會 

第十章 藉著照顧兒童、青少年、退後的聖徒和不信者,而結果子

 

在任何召會裏總有一些退後的人,他們很少來聚會;需要一些弟兄姊妹照顧這些退後的人。我們都有責任將退後的人帶回來。這也是一種結果子,因為這是將基督的生命分授到人裏面。我們不該期望快速的作這事。恢復退後的人需要許多時間、耐心、和禱告的操練。我們若不知道誰是退後的人,就該去找負責的人;負責的人可以列出退後弟兄姊妹的名單和地址。然後,在禱告並尋求主的引導之後,我們可以照顧三至五位。我們必須一直對他們有心。每天我們都該說,『主阿,為著你的榮耀,記念我所照顧的人。』不需要長篇大論的禱告。我們只要在開車時簡短的禱告。這樣我們就會看見我們的禱告得答應。

 

主已經興起我們,以聖經所啟示的路實行召會生活。我們沒有牧師或傳道人。反之,每一個小肢體都是祭司。(彼前二5,9。)因此,我們必須盡祭司之責,藉著照顧退後的人來事奉主。負責弟兄應當豫備名單,列出一段時間沒有來聚會的弟兄姊妹,包括姓名、地址和電話號碼,並將這名單派發給聖徒,讓他們尋求主的意思,選擇一些人來照顧。這樣,全召會就都盡功用照顧軟弱的人。這是牧養的善工,不是兩三位牧師或傳道人的工作,而是所有弟兄姊妹共同照管的工作。這樣,藉著這訪人和照顧退後聖徒的工作,人就會受影響而得救。

 

1985年第1冊

 

人人盡功用使召會得擴增 第一章 召會的擴增與開展

 

此外,我們還需要花工夫整理情況表,找出那些久不聚會的,將名單交給各會所。請各會所的弟兄姊妹讀讀這些名字,凡是知道他們去向的,都盡量報告、交通出來,相信這樣就能找出那些久不聚會的,然後好好的照顧他們;這就是我們的工作。

 

4.以活力排為單位分配名單

 

1984年第1冊

 

帶聖徒進入主在祂恢復裏搆上時代的異象和行動 第五章 竭力建立小排,以擴展主的恢復並建造眾地方召會

 

今天在臺北召會有一萬一千多人,其中大約有五千人參加召會的聚會。這五千位聖徒在四百多個小排裏聚會。這些小排需要接受成全和訓練,以顧到三件事:留住現有的聖徒,恢復不活動的聖徒,並傳揚福音。首先,每一位小排成員都該彼此牧養並相顧。其次,他們需要恢復不常參加召會聚會的聖徒。召會可依照地理位置將不活動的聖徒列成名單,發給各小排,以便小排成員接觸並恢復住在鄰近地區不活動的聖徒。第三,每一位小排成員都該鼓勵排裏所有的家,包括不太活動的家,為著福音打開家。

 

5.將與會新人加入名單

 

1985年第4冊

 

同心合意實行神命定之路 第五章 三看

 

後來,我就告訴弟兄們,下個主日要豫備記名單,將來的人一一記名。雖然第二次來的人比較少,卻都是真實要聖經、要福音、要主耶穌的。我便公開和大家說清楚,我們到這裏,第一傳福音,第二講真理,第三在正統的立場上聚會。從八月一日開工到年底,僅僅五個月的光景,臺北聖徒的人數就從三十多位繁增到九百多位。

 

1985年第5冊

 

所有聖徒都為主說話—聚會並擴增正常的路 第一章 所有聖徒藉著為主說話而事奉

在菲律賓這裏的眾召會一直勞苦,要結常存的果子,好得著擴增。我們不但該勞苦領許多人信入主並受浸,也該帶他們往前,直到他們規律的參加召會的聚會。為著這樣的勞苦,每主日點名是有幫助的。這些統計數字幫助我們看見聚會真實的光景。列出聖徒姓名、地址和電話號碼的清單,也有幫助。新人開始規律與會,我們就該把他們加入名單。這是很大的幫助,讓我們知道我們有多少擴增。我們也可能留意到有些人不是每週到會,但他們偶爾會來。這也許指明這些人有心來聚會,並且指明任何一次聚會的人數總是少於召會聚會的總人數。

 

6.尋求合適的人照顧名單

 

1991-92年第2冊

 

與長老同工們交通主新路的實行 第二章 採取確定的步驟實行主的新路

每週一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、四點,我們都來在一起交通每個人的事,包括要作甚麼,如何作,誰是正確的人選去找某個人,以及與人談話最好的路是甚麼。我們是明確的作這一切事。我們該採納這個原則,而不是規條式的去複製。一旦有人得救受浸,我們就要將他加到需要在家聚會中接受餧養之人的名單上。這是新路的第二步。

 

1994-97年第4冊

 

約翰福音結晶讀經 第十三章 使徒的職事與基督天上的職事合作

 

我們記下他們的名字,並且開始牧養他們。我們把名單分給我們的弟兄姊妹,讓他們去看望。在臺灣的工作從一開始,我們就實行牧養。每當我們有福音大會,我們能得到五、六百個名字;然後我們把所有的名字分給適當的人去照顧。人多半喜歡有真誠、適當的訪客。我們去看望人,該真誠的照顧他們。他們能感覺到我們不是虛妄的人。這種看望人傳福音的牧養方式,使人得著溫暖。在臺灣的召會生活開始時只有三、四百位信徒,但過了四年,就增加到四萬人。大多數人不是直接因著我的職事而得救;他們乃是因著適當的牧養、正確的照顧而得救的。我們都必須學習這事。

 

1986年第2冊

 

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 第四章 主恢復當前實行的具體步驟

 

對久不聚會的聖徒,我們要找出名單,分給在各區的服事者,請他們按情形有合式的看望。雖然不能每天看望,至少一個月請喫一次飯;我相信連續請半年,他一定恢復。人心都是肉作的,都有感情,也曉得誰是真正幫助自己的。剛開始時需要勞苦,而且不易立刻見效;但半年、一年下來,果效就很大。已往我們貪大又貪快,結果甚麼都漏掉,只餘一個場面。今天我們不願意只有一個場面,我們要得著人。

 

 


 

5 建立基數2倍家聚會

 

1.家聚會數量為基數三倍

 

1986年第1冊

 

擴建召會的三要事—生、養、教 第十章 筋、節與每一部分的功用

 

已過八個月來受浸、建立家聚會的新人,受邀到臺北各會所參加主日聚會的,共有二千位左右。這是受訓學員週週去看望六千多人,纔從其中帶進這二千人。換言之,在已過八個月中,我們帶了二萬人得救,從其中得著了六千多位,能常和我們聚會的。在這六千人中,有二千人是主日和我們一同聚會的。這就證明新路叩門是走得通的,家聚會也是作得來的。

 

我們已經定規,每個月其中一個主日,把新受浸的弟兄姊妹帶到會所和大家一同聚會。現在我們盼望主為我們作成一件事,就是家聚會的責任,能很快的從全時間學員身上,轉到各會所的弟兄姊妹身上。這有兩面的作法:一面是各會所和訓練中心,從這週起配搭,弟兄姊妹和受訓的人一起去,看受訓者怎麼作,並且和家聚會的新人彼此認識。另一面,全時間受訓者中,較年長的、有經歷的,都要安排到各會所去,帶同眾弟兄姊妹,推動照顧家聚會的事。希望各會所的長老,一同盡力這樣作。如此,家聚會大部分的責任,纔能很快的從受訓者身上,轉到眾聖徒身上。若是我們眾多的弟兄姊妹,都起來接受負擔,將每個主日奉獻給主,每週有兩三個晚上奉獻給主,細水長流的按著班次週週作,一定能擔起責任,看見主的祝福。

 

1986年第1冊

 

擴建召會的三要事—生、養、教 第八章 新路乃是一條蒙福的路

 

在叩門得著新人之後,第二件事,就是在新人家中作家聚會。前些日子,我們要受訓學員去作家聚會。他們就整天跑,馬不停蹄的去看望、照顧這二千多個家聚會。他們把所帶領的家聚會,人名、地址、區域都統計出來。每週在新人家裏,最少有一次聚會,多的是兩次,或兩次以上。此外,還有一些是每個月有一次聚會的。然而,因著這樣作家聚會,表面是看不見功效的,所以有些長老們感覺看不見新受浸的人。不只長老們如此,甚至有些弟兄姊妹,每次來到聚會中一看,心裏一樣的嘀咕,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。等到下一次的集中大聚會,全時間者把他們所照顧的新人,帶到會所,恐怕會所都會容不下。那時,眾人就會明白,全時間者平常在作甚麼。比方有一個會所,現在主日聚會人數是一百多,但家聚會的人數,一週一次以上的有三百七十多位。即使打折扣減去一半,也還有一百八十多位。所以,這對我們實在是大喜的信息;我們應當歡喜。

 

1986年第1冊

 

擴建召會的三要事—生、養、教 

第十二章 同心配搭照顧新人

 

首先,我覺得應該和弟兄姊妹們交通的,乃是關乎我們的全時間訓練。弟兄姊妹都知道,我們訓練的情形。從一九八六年八月間,第一期訓練開始,受訓的人出去叩門至今,受浸了二萬多人。在這二萬多受浸的人當中,有六千多是家中有聚會的。這六千多有家聚會的人中,大約有四千多人,是每週都有一次,或一次以上的家聚會,是屬於比較穩定的。其餘的,最少每月都有一次家聚會。至今對這些家聚會的照顧,仍然託在六百多位受訓者身上。他們天天馬不停蹄,一家一家的看望、照顧。若沒有這種照顧,就不容易托住這些新受浸的人。

 

2.推動聖徒一同照顧家聚會

 

1986年第1冊

擴建召會的三要事—生、養、教 第十章 筋、節與每一部分的功用

 

我們已經定規,每個月其中一個主日,把新受浸的弟兄姊妹帶到會所和大家一同聚會。現在我們盼望主為我們作成一件事,就是家聚會的責任,能很快的從全時間學員身上,轉到各會所的弟兄姊妹身上。這有兩面的作法:一面是各會所和訓練中心,從這週起配搭,弟兄姊妹和受訓的人一起去,看受訓者怎麼作,並且和家聚會的新人彼此認識。另一面,全時間受訓者中,較年長的、有經歷的,都要安排到各會所去,帶同眾弟兄姊妹,推動照顧家聚會的事。希望各會所的長老,一同盡力這樣作。如此,家聚會大部分的責任,纔能很快的從受訓者身上,轉到眾聖徒身上。若是我們眾多的弟兄姊妹,都起來接受負擔,將每個主日奉獻給主,每週有兩三個晚上奉獻給主,細水長流的按著班次週週作,一定能擔起責任,看見主的祝福。

 

1987年第3冊

召會生活改制的研討 第七章 改制需要我們忠於所看見的異象,並有真正的復興

 

以帶領新人來說,我們經過將近兩年的訓練,以及弟兄姊妹的合作,藉著叩門得著了三萬多人。目前有四、五百位全時間受訓者持續去看望新人,作家聚會,建立小排聚會。現存接受照顧、餧養的新人約有五、六千位,還有兩萬多人我們照顧不來,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光景可能落下去了。若是我們有人手能去照顧,相信還有相當比例的人能被挽回。這個需要太大了。受訓的弟兄姊妹在各區聚會,他們在區裏照顧的新人,也需要其他聖徒配合照顧。但這個配合要慢慢來,弟兄們還得花工夫去帶領聖徒一同有分於照顧新人的事。

 

3.盡快與得救新人建立家聚會

 

1988年第2冊

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 第十三章 對學校工作的交通(一)

 

三年多來,我們研討了召會擴增的路,看見叩門可以得人,家聚會是留住人,排聚會是聯絡人,而區聚會乃是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學校工作的原則也是這樣,要在校園裏訪問人,直接的訪問人、得著人;然後要用家聚會的原則留住人。雖然學生們沒有家,但可以根據這原則,想辦法留人,並且要用排聯絡人。再者,一定要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平日得人的工作,都在校園裏作,一到主日,就要帶初信者參加區聚會,叫他們能嘗到召會的味道,並對召會有認識、有觀感。所以無論是校園工作,或其他方面的工作,在週間可以有任何的行動,但到了主日,一定要把他們帶到召會的聚會裏。

 

1988年第3冊

在與主生機的聯結裏,照著新路照料召會 第二章 在與主生機的聯結裏實行新路

 

我們必須在生機的聯結裏立下根基,幫助聖徒活在與主生機的聯結裏,並且每天得復興。然後我們需要訓練叩門的人和照顧家聚會的人。照顧家聚會是得著常存果子上好的路。在家聚會中,我們該立刻幫助新人盡功用。不但如此,我們該把他們帶到召會聚會,給他們這個印象:他們是召會人。我們若只把他們留在家聚會中,沒有把他們帶到召會聚會,他們就很難走出他們的家。我們若錯誤的教導他們,他們後來就很難改變。所以,我們必須訓練初信者,除了在他們的家中聚會,還要來召會聚會。從他們受浸後的頭一個晚上,我們就當開始在他們家中同他們聚會,下個主日我們就可能把他們帶到召會聚會中。

 

1989年第1冊

建立召會以建造基督的身體,實行新路,並在真理、生命和事奉上受訓練 第五章 進入新路的實行

 

如果我們想要充分實行新路,就該在我們為一位新人施浸的那天,花彀多時間和他在一起,和他談話並與他建立約定。我們可以問他能否隔天和他會面;若是不可能,我們該盡力至少三天內回訪。我們可將第二次的探訪視為家聚會,餧養顧惜這位新人。再者,我們該告訴這位新人,我們主日早晨需要聚在一起。這會立刻給他一個印象,基督徒該在主日聚會。然後我們可以交通到每個主日如何跟他聚會。

 

4.家聚會中指引人參加主日聚集

 

1988年第2冊

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 第十三章 對學校工作的交通(一)

 

三年多來,我們研討了召會擴增的路,看見叩門可以得人,家聚會是留住人,排聚會是聯絡人,而區聚會乃是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學校工作的原則也是這樣,要在校園裏訪問人,直接的訪問人、得著人;然後要用家聚會的原則留住人。雖然學生們沒有家,但可以根據這原則,想辦法留人,並且要用排聯絡人。再者,一定要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平日得人的工作,都在校園裏作,一到主日,就要帶初信者參加區聚會,叫他們能嘗到召會的味道,並對召會有認識、有觀感。所以無論是校園工作,或其他方面的工作,在週間可以有任何的行動,但到了主日,一定要把他們帶到召會的聚會裏。

 

1989年第3冊

神命定之路的操練與實行 第二十二章 帶領新人進入召會生活的實行

 

你們勞苦作家聚會的時候,會看見你們所照顧的初信者需要被帶領進入召會生活的實行。你們不該忘記得人的目標,是要帶人進入正當的召會生活,為著基督的擴增,建造基督的身體。不要等太久纔把初信者帶進召會生活的實行。實際上,從你給初信者施浸的那天起,你就該開始指引他們參加召會別的聚會。若是可能,最好指引初信者參加主日的召會聚會,因為那個聚會最能代表召會生活的特性。


 

6 學生中心,弟兄姊妹之家

 

1985年第一冊第四段第三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第三章 關於學校福音(三)

 

根據觀察,有一件事我們還需要題起,就是臺北應當有一個學生中心。目前三會所要改建,我們覺得應該作成學生中心。其實,我們原初就有這個想法;因為三會所周圍是大學區,有幾所大學,所以應當用作學生中心。現在我們所要改建的建築,是地上六層,連地下室七層。設計上是盼望能多住人,至少要住三百多位學生。這個學生中心的範圍,比弟兄姊妹之家還擴大,相信收效會更加倍。學生中心的功能,在設計上需要考量,比如活動的場所、客廳等;至少要有二、三層作宿舍。之後,還要研究如何管理、照顧,使學生中心不僅能應付各方面的需要,也能收到最高的效率。

 

1971年第一冊第一段第七章

召會中的牧養與青年人的成全第七章 青年工作的重點與青年人的成全

 

若是單靠你一個人去作,去借教室,去開會,你作這個學校還是呆板的,自己累得不得了,到末了,也作不出甚麼結果。因為還是你一個人的工作,不是那個學校的工作。然而,若是像我們所說的那種說法,即使你走了,工作還是一樣進展。若是有這個基礎,以後甚麼都可以應用,像弟兄之家、姊妹之家、福音中心、學生中心,你要出甚麼文字,召會要怎麼配合,這些都會有用處。然而,這一切用處都要在那個基礎上。若是沒有那個基礎,還是外行的作法。這一點我們要特別好好的學,只要把這一招學會了,那就是基本的萬能法寶。無論你到那裏去,都能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,事半功倍,馬到成功。

 

1984年第二冊第四段第十章

關乎主恢復的實行其他幾件要緊的事第十章 華語工作

 

因著這種情況,我們覺得若有一些房舍靠近各大校園,可能非常有益。我們可以把校園附近的房舍稱為『華語學生中心』。我們無須用基督徒這辭來稱學生中心,因為我們接納不信的人。這樣的華語學生中心可以幫助來自香港,以及主要來自臺灣的新生。他們剛到美國,不曉得要去那裏,或實際上該作甚麼。校園附近有這樣一個中心,我們就有路可以幫助他們,並且供他們住宿。自然而然,這家的主人能在福音上給他們一些幫助。這會給主一條路來得著許多人。我覺得這是我們在這事上與主一同往前的黃金時機。我們是為著主今日在地上的行動作一些事。這工作對於英語社區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我們都需要為這事禱告。

 

1994-97第五冊第一段第一章

對同工長老們以及愛心尋求主者愛心的話 第一章 團體的生活與牧養的需要

 

然而,我在本篇信息的負擔,乃是如何作校園工作,尤其是作弟兄姊妹之家。過團體生活的弟兄姊妹之家,是我們的發明。雖然已往基督教可能有人實行過這事,我卻不是從他們學來的。我乃是由親身的經歷學得這條路。到了某一個時期我發現,為著校園工作,我們需要弟兄姊妹之家;否則,我們釣了『魚』,卻沒有器皿來盛裝。

剛開始成立弟兄姊妹之家似乎不容易。這個作法創始於臺北市召會,那裏弟兄姊妹之家的實行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。他們有許多的學習,獲得許多經驗,如今他們正享受豐碩的成果。我最近收到一封來信說,目前一期在臺灣全時間訓練的一百四十名新進學員中,大部分是來自弟兄姊妹之家的大學畢業生。那些在校園中得新人的人,目標乃是要將人帶進弟兄姊妹之家。他們若不能將得救的人帶進弟兄姊妹之家,他們就覺得失敗了。在橙縣地區,我們嘗試過成立弟兄姊妹之家。主藉著一些愛祂的弟兄供應我們房子。召會沒有買下這些房子,但有些愛主的人為了這個目的,買了一些房子。我沒有去看過這些弟兄姊妹之家,只是耳聞其事。

 

如何將人從校園帶進弟兄姊妹之家,是個大問題。我們不能只是告訴學生,我們的房子比他們的宿舍更靠近學校,所以他們最好住在我們的弟兄姊妹之家。這樣說並沒有錯,但我們要如何留住他們?最近在橙縣,過團體生活的青年人不增反減。我願意和你們交通,你們該忘掉過去在那裏所作的。讓我們學習一條新路。在某種程度上,我的確有一條新路,是從臺灣的經驗學得的。

 

根據我在臺北的觀察,最好不要對住在我們弟兄姊妹之家的新人施行任何要求。我們必須明白,設立弟兄姊妹之家的目的,乃是領人歸主並得著他們,就如主來尋找失迷的羊一樣。主來尋找的是失迷的羊,而非好羊。因此,弟兄姊妹之家應該沒有規條。我們要拯救罪人,也不該有任何規條。我們一有規條,人就被規條趕走了。我們感謝主,我們有弟兄姊妹之家作『魚鉤』,把一些青年人鉤住了。我們要鉤住一個人並不容易,所以我們若有規條,就會把人趕走。弟兄姊妹之家可能定規,每個人必須晚上十點之前回家並熄燈,但有些青年人就可能被這定規排除在外。我們該怎麼辦?我們是否應該不定規就寢的時間?我們該有正確的定規,但同時也該讓青年人明白,這種定規是要幫助他們過正確的肉身生活。我們盼望他們願意遵守正確的定規,但這並不是律法。在弟兄姊妹之家,沒有一件事該成為律法。應該有自由,不該有律法。

 

有一天,臺北市召會三會所與住在弟兄姊妹之家者的家長們交通。弟兄們讓所有的家長參觀他們兒女的客廳、餐廳、宿舍和床舖。許多父母大受感動。他們出去告訴其他的家長,要他們把兒女送到這些弟兄姊妹之家附近的學校就讀。有些未得救的家長,甚至因著這樣的展示而得救。我們應當有這樣的靈。我們若有這樣的靈,那麼我們現有的房子就不彀住了。我們有越多的房子越好。這是我們結果子的一個方法。在臺北的弟兄們確信,他們可以這樣得著人。

 

在我看來,牧養對於弟兄姊妹之家、活力排、召會和長老,乃是一切。在基督教的教訓裏,幾乎無人強調牧養,但這的確是一件大事。

 

1985年第一冊第四段第二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第二章 關於學校福音(二)

 

我們出去作學校工作的人,若是看那個學校的福音工作有前途,或許就該把家搬到該校附近,或在那裏租房子;這可說是小型的姊妹之家,或是小型的弟兄之家,其中有三、四位學生住在裏面。這樣的公寓不必太大,要有一間小客廳,專門在下午接應學生,作為一個接應站。這樣作一定百發百中,像是打實拳,一定有效。在這個小公寓裏,住三、兩位學生姊妹,或是住三、兩位學生弟兄,再加上一對夫婦。每個下午一到放學時,就可以把學生帶去。帶去了就自由談,等於是一個無形的聚會,只用半小時。客廳裏擺些福音單張,也有一些茶點,但不要太多,太多也不好;只要給學生們一點東西喫喝,能自由的談談。

 

1985年第一冊第四段第三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第三章 關於學校福音(三)

 

我們需要留意,不要把禱讀主話和呼喊主名作成律法,而要求住進弟兄姊妹之家的人遵守。禱讀主話,呼喊主名不該是律法。聽說有些剛得救的人,住進弟兄姊妹之家,他們不太喜歡禱讀主話,也不習慣呼喊主名,更不喜歡大聲讚美,卻被逼得非那樣作不可。

 

所以原則是一樣的;我們不能在弟兄姊妹之家大發熱心,要求住在一起的弟兄或姊妹,一律禱讀主話、呼喊主名。千萬記得,召會永遠是一個家,在家裏我們不可能像軍隊一樣;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一致。對於新得救的人,我們要給他們一點自由,甚至對他們講明白,告訴他們:『我們禱讀主話,呼喊主名,你可能還不太習慣;但是不要見怪,也不要感到為難,你要和我們一起禱告也可以,要留在房間裏也可以。』這樣,人就會自在了。

 

弟兄姊妹之家給青年弟兄姊妹的幫助很多,但是在帶領青年人時,要有智慧,也要有愛心。對於他們身上的軟弱,需要在智慧中,慢慢的引導,有合式的照顧。我們要給人一個感覺,不是在規律他,不是在約束他,也不是在限制他,乃是在同情他、體貼他、並且為他著想。硬性的安排人要這樣作,或那樣作,結果都不太好。

 

此外,在弟兄姊妹之家住得久一點的人,都有一個責任,要像大哥哥、大姊姊一樣;對於較幼嫩、身上還有一些習慣未脫落的人,要給予扶持,給予溫暖,讓他覺得你們很願意幫助他。人都是人,何況得救的人,靈已經被點活,我們若能這樣培養他們,相信兩、三週之後,他們就會蒙拯救。當我們去幫助人的時候,不要太硬性,也不可太鬆弛;總要盡力使用弟兄之家、姊妹之家,但也要盡量避免可能發生的弊端。

 

1985年第五冊第一段第二章

作主合用的器皿第二章 事奉的學習

 

關於弟兄姊妹之家,乃是一個造就與成全的憑藉。這裏的高中和大專有許多學生是外地來的,需要一個住處;但弟兄姊妹之家,不是只為解決住宿的問題,更是為著使人彼此得造就。你們也能以弟兄姊妹之家,作為小排和擘餅的地點。這全看你們如何作。

 

1988年第二冊第六段第一章

 

讓福音的火燒遍各大專校園燒!燒!燒!燒校園!我們要研究如何讓福音的火燒遍各大專校園,為主得著許多青年人。

為著臺北的校園福音工作,主賜給我們五項難得的供備。第一,很難得在一個地方有這麼多的大學。大學如同大海,是打魚最好的場所。其次,很難得有個地方召會有成千愛主的弟兄姊妹,而且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就有三、四百人。

 

想想看,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三百多位學生,如果每人帶一人來,聚會人數就有七、八百位。只要我們帶人來,百分之百會成功。如果我們每一人帶一人來,三百人就帶三百人,頭一個主日聚會就有六百人,下一個主日就有一千二百人,再一個主日就有兩千四百人。這樣繁殖不得了!我相信沒有人聽見這樣的好消息會不歡呼。

 

1972年第一冊第四段第三章

聖經中的四個人第八章 活在靈中,憑靈行動

 

所以,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人,都要學習操練靈,而不要一直動頭腦。若是大家都一直活在頭腦裏,把弟兄姊妹打量來打量去,越想越不喜歡,裏面就會越有故事。所以,我們都要操練活在靈裏。

 

1972第二冊第一段第二三章

國度第二十三章 國度的原則(三)

 

假定住在弟兄之家的弟兄們,編寫一張二十四條守則的單子,貼在牆上。如果一個年輕的弟兄來住在這家裏,要遵守這一切守則,他就會感覺重擔。他必須記住、背牢這些守則,並盡力遵行。我不盼望在弟兄之家看到這樣的單子。我不喜歡看見規條,我喜歡看見活的人位,就是基督。在弟兄之家應當只有一個活的人位—沒有規條。

 

1978年第一冊第三段第三章

國度的操練為著召會的建造第三章 否認己為著召會的建造

 

我很高興在召會中有弟兄之家和姊妹之家。但根據經歷,我們知道住在其中會產生兩種結果:有一些人形成天然的友誼;另有些人不滿意而失望。但無論情形如何,你不應該失望,失望證明你在己裏面。那些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弟兄姊妹,他們的己必須被鎖住。若是己被鎖住,我們就會有建造。假如你使用否認己的鑰匙,其他的人或許會被絆跌,但你卻不會被絆跌。反之,你會被建造,因為你裏面的己已經被鎖住。我們都要使用這把否認己的得勝鑰匙來鎖住己、魂和心思。否則,召會的建造就會受阻礙。

 

1984年第四冊第二段第十九章

主恢復的前景與生機事奉的建立第十九章 推動小『排』的路

 

答:專項不必談。大家去作的時候,自然會產生一個結果,然後隨時作調整。至於弟兄或姊妹之家的成員如何分排,原則是一樣,分排不顧一切,只顧地理區域。然而,也可考慮現實情形,稍作調整。假使一個弟兄之家有十一個人,可以自己單獨成排;或者與周圍住著的十幾位聖徒,合計將近二十位,分成兩排,就可以把這弟兄之家一分為二,由他們去照顧兩個排。

 

1985年第一冊第四段第八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第八章 召會中長老與執事的事奉(一)

 

舉例來說,有青年人到臺北住在弟兄之家,長老們大可不必管這些事,只要交給弟兄之家的服事者就可以。他們只要決定了,就可以作,無須凡事請示長老。我們的工作不能開展,不能推動,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。這並不是說我們中間的光景敗落、腐敗;而是我們想要維持一個不亂的局面,因此,最低一層作的事,也必須到最高一層通過纔行。這個誤事多多,費事多多,又消耗人力、時間。

 

1985年第二冊第三段第三章

神的豐滿第三章 信徒被贖是為著神的豐滿

 

許多青年弟兄們,或許十位、八位的一起住在弟兄之家。你們需要操練一件事,就是每天晚上喫過晚飯後,圍著飯桌坐著,彼此相看,看看你們究竟彰顯神的情形有多少。你們在一起作弟兄的,不要客氣,也不要說假冒為善的話,乃該彼此題醒,看看彼此之間彰顯神有多少。看看該在甚麼點上,或是在恩典上,或是在愛、亮光上,或是在生命上彰顯神。總之,你們應該彼此有一些幫助。

 

在美國和臺灣,都有弟兄之家和姊妹之家。已過我們看得很多,也聽得很多。弟兄姊妹都作相同的見證,其中十次有八次是關乎洗碗的事。你們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人,若能勝過洗碗的事,就有神的豐滿了。你們要怎麼勝過洗碗的事?就是要一面洗碗,一面呼喊主。

 

1985年第二冊第四段第五章

事奉主者的異象、生活與工作第五章 如何帶領人經歷基督作生命

 

然而,對得救的人來說,我們乃是照著靈而行,活基督;這時我們所活出的標準,比道德還要高。人的修養不過是按照死的規條;照著靈而行所活出的,卻是基督生命的表現。所以,我們在弟兄姊妹之家帶領人的時候,不能只給他們外面的要求,規定他們掛毛巾佔多少空間,還得從生命裏帶領他們,教他們要摸摸裏面的靈,照著靈,而不是照著自己的方便。要知道,我們這些得救的人,有主在我們裏面,在每件事上帶領我們。

 

1985年第四冊第四段第四章

聚會來說神的話第四章 學習彼此配合

 

我們同時也要操練,在申言的時候,在加強話語的時候,不是為了顯揚,不是為了叫別人看出自己又加了幾句,自己比人更高明一些。那樣作是肉體!我們的申言是為了加強聚會,不是為了彼此改正,或是顯揚自己。學習申言最好的方法,就是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幾個人常在一起,彼此操練申言,你說了,我來加強;我說了,你來加強,在家裏先學會基本動作。夫婦在家裏也可以先操練申言,先請妻子說,說完丈夫加上幾句,彼此修改;這樣就很容易進步。

 

1985年第四冊第五段第七章

小排聚會的關鍵第七章 一對一,送貨到家、到府打針

 

就著臺灣召會來說,有兩件最好的舶來品,一是『弟兄姊妹之家』,還有一個就是『一對一』。前天晚上,我在一會所參加禱告聚會,會後和禱告的人談談,知道在其中有六位是全時間的姊妹,有兩位是全時間的弟兄,我問這些全時間的住在甚麼地方?有的說他住在『成功高中弟兄之家』,有的說她住在『臺大姊妹之家』,有的說她住在『北一女姊妹之家』,我問他們有多少個弟兄姊妹之家?他們說有七個,我問他們一家住多少人?他們說平均十個。我聽了之後,覺得這個很可觀,弟兄姊妹之家是美國二十年前發明的,我們極力推行,這對成全青年人很有功效。

 

1988年第二冊第十二段第二章

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第二章 長老該有的追求

 

長老不僅要能帶領,能教導,第三,還要能照料。(提前三5。)『照料』這辭繙得很好;不是『管理』,乃是照料。管理容易,照料就不那麼容易。譬如弟兄之家,若是要求一個人在其中管理,那很容易;但若是要一個人在那裏照料,就不容易了。管理只需下一個命令,早晨五點半起來,六點大家守晨更,晚上十點半熄燈入睡,這是管理。照料就麻煩多了,有時需要在門口守門,等著給人開門,還要了解人晚歸的緣由;這都是需要費時費心的。『料』字在中文裏是很有意思的,日本人稱飯食都叫『料理』,日本料理、中華料理等,都是聞名於世的。實在說,料理有照顧人、服事人、關心人的意義;不會作的要教他作,沒有的要給他等。這都是形容一個長老該怎麼照料召會。

 

1989年第二冊第十二段第九章

新約的祭司體系第九章 與長老們交通—關於復興的需要和神福音的祭司體系

 

答:弟兄之家和姊妹之家運作得非常好,在臺北的召會藉此得著許多年輕人。召會租下的房子能住大約八個人,每戶大約有兩位弟兄或兩位姊妹負責照顧。因為許多學生從其他城市來到臺北,所以我們很容易找到願意住在這些弟兄姊妹之家的學生。我們的住宿處因其高標準的道德和品格,並因有助於課業而聞名。許多作父母的寧願他們的孩子住在我們的弟兄之家或姊妹之家,而不願他們住學校宿舍。在臺北的聖徒有路來幫助、服事、並照顧尚未信主的學生承租人。召會擔負一些費用,使學生的食宿費用維持低廉。大多數尚未信主的人只要住進其中一戶,幾週以後就得救了。藉著這些弟兄姊妹之家,召會也產生出許多全時間受訓者。學生受感動去參加全時間訓練。這是很大的助益。

 

1991-92年第二冊第十三段第十二章

照著神命定之路召會生活的實行第十二章 勞苦的路

 

第二,他們說服學生不要住在學校宿舍,而住進弟兄和姊妹之家。臺北大約有六十戶弟兄和姊妹之家,住了將近四百位大學年齡的年輕人。要說服新人住進弟兄姊妹之家,需要相當大的努力。他們也必須說服學生的父母,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用意是積極的。當他們的兒女住在弟兄姊妹之家三、四個月之後,這些父母看見他們在生活上有了改變。因此,父母就不再擔心他們的兒女,反而喜歡他們住在弟兄姊妹之家。


 

7 福音餐廳:福,家觸角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八八年第四冊,五八頁

 

今晚在座的弟兄們,都是多年在主裏服事的,我相信我這樣一說,你們都清楚了。你們若是有心,從這個時候起,天天有新的復興,過得勝的生活,一切擺上為著主,盡力抓住時間接觸人,照顧一個一個的弟兄姊妹。不必盼望一下子接觸許多人,要細水長流,纔有果效。我在煙臺作工的那三年,從一九四○到一九四二年,我特地把會所一樓的小房間闢成廚房,請一位弟兄作廚師,專專在那裏燒飯。每一週,只要是沒有聚會的晚上,我就邀請十幾、二十位弟兄姊妹來喫飯,一位一位和他們有交通。就這樣,幾百位的弟兄姊妹我統統接觸過了。我和他們坐下來,話話家常,彼此認識認識,也就有印象了。這一種慰問,可說摸人最深,給人的影響也最大。若是我們光講道,沒有這種慰問,道在人裏面給人的影響有限,但是經過這種慰問,人再來聽道,所聽見的道對他就會有加倍的功效。還有,在聚會前後接觸弟兄姊妹,也很重要。講過信息,再去接觸人,可說事半功倍;若是光講道而沒有接觸人,就事倍功半,而且不一定切身、實際。只有和人接觸之後,纔知道人的需要在那裏。這好比作醫生的人,不能光聽聽一些症狀,就開藥方,他必須親自接觸病人,和他談談話,纔能對症下藥。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八八年第四冊,四四五頁

 

我從一九四○至一九四二年在煙臺作過這種成全的工作。因著我那段時間與召會在一起,到了一九四二年年底,煙臺就有一個大復興。那期間我公開的在講臺上向聖徒說話,也到他們家中看望他們。我騎腳踏車去聖徒家裏看望,與他們談到他們的難處。白天我去看望他們,晚上我公開的向他們說話。我跟從保羅的榜樣,在公眾面前並挨家挨戶的教導他們。有一次,主帶領我在一段時期內,邀請煙臺全部約三百位聖徒同我喫飯。我一次邀請十位聖徒,另一次邀請二十位,就在我們沒有聚會的晚上,我雇一位弟兄作菜,用會所一個房間來接待親愛的聖徒,我們就在一起喫飯交通。在幾個月的期間,我以這種方式接觸了煙臺召會大部分的聖徒。邀請聖徒到你的家,比十篇信息更有效。我們中間一位弟兄,一九七三年到主那裏去的老顧勒尤金弟兄,從來不在講臺上講話,但數以百計的聖徒都見證,他們在他家裏得著幫助。顧勒弟兄邀請聖徒一位一位的到他家,為要牧養他們。就這一面說,他是個非常好的使徒。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九年第一冊,四〇三頁

 

我們必須承認,我們缺少藉著有恩賜之人對聖徒的成全。一九四○至一九四二年,我在中國大陸的家鄉煙臺實行成全聖徒。主日和週三晚間,我在大聚會中公開教導他們。其餘的時間,我晝夜探訪聖徒。我以兩種方式探訪他們。一位幫手和我常常騎腳踏車到他們家去;再者,沒有聚會的晚上,我也邀請二十至二十五位聖徒到會所來和我一同喫飯。我請一位弟兄為我們作飯。我每週這樣作,一段時間之後,我邀請了煙臺的幾百位聖徒和我一同喫飯。我和他們一同喫飯,和他們面對面談話。那真是美妙!白天我去探訪他們,晚上我邀請他們來和我一同喫飯。這樣勞苦三年後,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,那裏有了一次大復興。有一百天的復興期。保羅在行傳二十章的榜樣,以及我在煙臺的經歷給我看見,我們迫切需要成全聖徒。


 

8 活力排

 

1984年第1冊

帶聖徒進入主在祂恢復裏搆上時代的異象和行動 第五章 竭力建立小排,以擴展主的恢復並建造眾地方召會

 

今天在臺北召會有一萬一千多人,其中大約有五千人參加召會的聚會。這五千位聖徒在四百多個小排裏聚會。這些小排需要接受成全和訓練,以顧到三件事:留住現有的聖徒,恢復不活動的聖徒,並傳揚福音。首先,每一位小排成員都該彼此牧養並相顧。其次,他們需要恢復不常參加召會聚會的聖徒。召會可依照地理位置將不活動的聖徒列成名單,發給各小排,以便小排成員接觸並恢復住在鄰近地區不活動的聖徒。第三,每一位小排成員都該鼓勵排裏所有的家,包括不太活動的家,為著福音打開家。

 

1987年第三冊第二段第六章

跟上時代重建聖殿第六章 建立繁殖小組的生活

 

有的弟兄說,他一聽到『聚會』,心情就下沉;但一題到『繁殖』,靈裏就高昂,就活了。所以,我們去小排聚會,不要說『去聚會』;而要說『去繁殖』。我們的小排聚會乃是為著繁殖。有些弟兄之家住了十二位弟兄,這十二位弟兄無須死守弟兄之家規規矩矩的聚會,他們可以分成三、四個繁殖小組,慢慢的從弟兄之家繁殖到外面去。

 

 

 


 

9 打開的家小排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八七年第三冊,一八九頁

 

召會還得花力氣,將學生帶進來。學生若被帶進來,他們是最需要看顧的。好些大學生的家都在中南部,他們離鄉背井,隻身到臺北來讀書。若是我們能將他們帶進來,年長聖徒們就能在聚會中接觸他們,請他們到家裏喫喫飯,感受家庭溫暖的味道,這比講幾篇道的幫助都大。不只如此,有的人或者身體軟弱,或者犯了甚麼過錯,遇到甚麼挫折,年長聖徒若能照顧他們,像父、母親一樣安慰他們,顯出召會的溫暖,他們定規能留在召會生活中。這些照顧的工作,都不是年輕人容易作得來的。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六七年第一冊,三一五頁

再譬如,我看見有的地方有兩三位姊妹,她們把家打開,常常接待青年弟兄姊妹,凡去的人都得著幫助。這種工作不一定每一位都能作,但是的確有相當多的姊妹能作。家庭環境許可,時間許可,體力許可的弟兄姊妹,相信還有許多。我們實在盼望有的家庭,特別是在各大學附近的,若是經濟來得及,能經常邀約學生弟兄姊妹到家中用餐。姊妹們用一種作母親的態度照顧他們,順著幫助他們,談一點屬靈的事。這樣,他們會統統向你打開,接受你給他們屬靈的供應;你就作了他們屬靈的母親、屬靈的保母。若有這樣的家庭能配合青年工作,一年帶一百人得救實在不是難事。並且他們不僅被你們帶得救,還會被你們燒得火熱。這種功用是何等的大。諸如此類的事情,實在不勝枚舉。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九三年第一冊,一八九頁

 

今天,我們該集中全力得著青年人。因此,我們需要加強大學校園的工作。我們該關注校園工作更甚於社區工作。聖徒在校園附近租房或買房,將有利於校園工作。這樣的房子可以用於將新學生帶來休息和用餐。這是我們得著大學生,使召會得擴增的一條路。

 

李常受文集一九七七年第三冊,三七頁

 

在主的主宰中,若有一對年長的夫婦買了一棟靠近校園的房子,對於房子裏裏外外一切實際的工作,他們可能需要幫助。他們若不能打掃、吸塵或作飯,還是可以禱告,並和新人一起喫飯。其他的人可以幫忙購物、作飯並洗碗。各地的聖徒若配搭得好,新人會受感於他們所看見的。他們會看見真實的社會生活、團體生活和家庭生活。我們的配搭事奉會摸著、軟化、並溫暖他們的心,因而接受活而刺入剖開的話。(來四12。)新生一旦被帶進你的客廳,大部分的工作就已經作成了。

 

10 主日聚會與聖經講座

 

1988年第二冊第六段第一章

讓福音的火燒遍各大專校園燒!燒!燒!燒校園!我們要研究如何讓福音的火燒遍各大專校園,為主得著許多青年人。

 

善用假日傳講真理

 

我們要善用每週日的假期。我知道大專學生的心理。一般學生到了週末都準備放假,即使是用功的學生,也是讀到週六為止。週日不讀書,是用來玩樂、享受和購物,在美國更是如此。我們正好利用每週的假日,配合學生們的這種心態而設立聚會,把學生一個一個請來。聚會的成功與否就在乎講真理的人;真理講得通、講得透、講得得體、講到重點,鐵定成功!

 

盼望在要來專為學生舉辦的大聚會中,每一個人帶五個人,就是捉五條魚來。請你們回到各校園去點火。怎麼點法呢?在學生大聚會裏,應當專門釋放關於人生論或人生哲學的信息,探討人生的究竟,例如:人從那裏來,要往那裏去;以及來世觀或永世觀。還要作一些比較,例如:基督教與佛教的比較,基督教與回教的比較,或是基督教與中國儒家教訓的比較。也要研究有神論和無神論,以及人的靈與魂等。大家要在各校園廣為宣傳:我們現在每週日上午十點,專門講人生論或人生哲學。我信這樣很容易得人。如果信息釋放得體,再加上弟兄姊妹的展覽,分享和見證如何聽見真理而信主、得救;如此一定會有果效。

 

想想看,住在弟兄姊妹之家的三百多位學生,如果每人帶一人來,聚會人數就有七、八百位。只要我們帶人來,百分之百會成功。如果我們每一人帶一人來,三百人就帶三百人,頭一個主日聚會就有六百人,下一個主日就有一千二百人,再一個主日就有兩千四百人。這樣繁殖不得了!我相信沒有人聽見這樣的好消息會不歡呼。

 

1988年第2冊

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 第十三章 對學校工作的交通(一)

 

三年多來,我們研討了召會擴增的路,看見叩門可以得人,家聚會是留住人,排聚會是聯絡人,而區聚會乃是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學校工作的原則也是這樣,要在校園裏訪問人,直接的訪問人、得著人;然後要用家聚會的原則留住人。雖然學生們沒有家,但可以根據這原則,想辦法留人,並且要用排聯絡人。再者,一定要把人帶到召會中。平日得人的工作,都在校園裏作,一到主日,就要帶初信者參加區聚會,叫他們能嘗到召會的味道,並對召會有認識、有觀感。所以無論是校園工作,或其他方面的工作,在週間可以有任何的行動,但到了主日,一定要把他們帶到召會的聚會裏。

10 學生工作行事曆,掌握脈動

 

那靈與基督的身體 第十一章 基督的見證人

第502頁

 

九月是得新生的黃金時間。每年九月我們應該能得著許多新生。這不是說我們不傳福音給別的人。我們的日常行事為人、我們的聚會、和我們的團體生活,都是一種福音的傳揚。我們無論住在那裏,就影響那個社區。但我們必須專特的組隊到校園去接觸青年人。如果我們帶著許多禱告作這事,就會帶進許多人。九月要去接觸人,十月要有收割。在這兩個月內,集中你的時間和力量收割許多新生。你首先將他們收割進來,然後建造他們。以後你可以用他們去得他們的同學或室友。年復一年,我們需要作同樣的事。我相信每次我們這樣作,都會收割更多的新生。不要失去這個機會。我們必須禱告,抓住這黃金的機會。如果我們得著新生,藉著他們,我們就會得著他們一些人的父母。似乎青年人到了十九或二十歲的時候,都不聽從父母,反而他們的父母會聽他們。

 

對同工長老們以及愛主尋求主者愛心的話 第一章 團體的生活與牧養的需要

第14頁

 

當學校開學時,弟兄姊妹們也到校園裏擺設攤位,記下新生的名字。當這些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時,他們不知道該作甚麼;他們認為這個攤位是學校擺的,就留下名字。接著弟兄姊妹就在這些人身上作工。美國的摩門教也用類似的方法,教他們的青年人說流利的中文,然後差遣他們裝扮整齊的到機場去,站在入口處,看著新來的青年人走進來。他們用中文問安,然後問他們是不是前來就學的學生。之後他們記下對方的住址,並且開車送他們一程。這是他們得著人的方法。

 

 

華語工作與耶穌的見證 第一章 關於華語工作的交通

第683頁

 

第三個需要就是學生特會和訓練。我們一定要辦特會和訓練,不是為著訓練全時間事奉的人,乃是為著校園工作的收割。這好比種田,有種就有收。校園工作從年頭開始,到了暑假已作了半年的時間。各地都帶了一些人,到暑假就可以有七天或十天的特會。人只要有心,無論有沒有得救,都把他們召來。這需要豫先定規,報告給學生,讓他們知道暑假會有聚會,可能有幾百人或上千人參加。我們招待學生喫住,一面向他們傳福音,一面講真理,再加上一些召會生活的帶領。這乃是多管齊下,作收成的工作。到了冬天再來一次。每半年要有這樣分區的訓練。例如,加州是一區,德州這邊一區,紐約那邊一區,把全國分成幾區。最低限度就是分區的訓練。最少一年要作一次;最理想的乃是半年作一次。

 

人人盡功用使召會得擴增 第十章 召會聚會的基層

第695頁

 

根據已往的經驗,作校園工作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利用假日,特別是寒、暑假,帶學生到戶外相調,或參加特會、訓練。全時間者利用週間到校園,接觸一些福音朋友;到了週末,既不是帶他們去看電影,也不是去跳舞,而是帶到大會所那裏走走、談談。這樣,他們不得救也得救了。我們在那裏造好浸池,人一得救就可以受浸。若是這四十幾處的召會或會所,每週輪流將一班又一班的人帶上山,雖不能十個上山十個都受浸,起碼也有七、八個。這是我們最理想的規畫,值得推廣。

 

建造小排聚會所需要的生活 第八章 三件東西為著四件事

第123頁

 

此外,你還得深入聖經中一項一項的真理。譬如說,甚麼是悔改、相信、赦罪、稱義、與神和好、成聖、變化、模成?這些都是真理。我前年曾題議弟兄們把聖經中的真理要道一項一項的編成教材。去年各處召會開始有初、高中夏季真理訓練學校。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,兩週前我到灣區去開特會,住在一位弟兄家,他有個兒子十三歲,週六跑到柏克萊大學校園去接觸了十一個人,都是大人。他說,十一個裏七個拒絕,四個接受。他告訴我們他講甚麼,他說,『我告訴他們,人是神造的一個器皿,為要盛裝神。』我聽了覺得他真了不起。另外還有一位弟兄的女兒,大概是十六歲,她也到大學校園去大講特講說,『人是神造的器皿,神要把祂自己裝在人裏面,』我很希奇的說,我們中間後生可畏。後來我纔發現,今年暑假召會真理訓練學校剛教過這一課。他們剛剛畢業,所以都出去講這個。

 

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步驟 第十三章 新路的實行乃是一場屬靈的爭戰

第293頁

 

這一期全時間訓練結訓,到下一期開訓,還有四十天的時間,恰逢暑假,大專青年都有許多活動。我盼望關於校園的福音,能有相當清楚的計畫和安排。如果可能,也許安排一些人去參加『新約總論』的夏季訓練。這是相當重要的一段時間,好像一座橋梁,我們應當好好將其銜接起來,使有心參加全時間的人數增加。盼望你們為這事,以及全時間的訓練、帶領禱告。這也是很關鍵的點。

 

 

 

 

1985第一冊第4段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 第二章 關於學校福音(二)

 

把握新生入學的良機

 

此外,我們要把握新生入學的良機。曾有兩位弟兄見證,某個醫學院有五百位新生,他們就在新生入學註冊時,取得資料,前去接觸他們;這是對的,也是很好的作法。我們從許多經歷得知,大學生最容易接受福音的時候,乃是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。人接受福音最適合的時間,就是在轉換的時候。我們一旦錯過新生從高中轉入大學之際,就等於錯失了良機,要想在學期中得人就困難多了。所以,在開學的時候,我們要盡全力,傳福音給新鮮人。弟兄們在這一面作得很好,可以說百分之八十都可以,但有百分之二十不彀周密,主要在於後續工作作得不彀。若是作得彀周密,得救的人數還要增多。總之,新生入學的機會,我們一定要抓住。

 

這就如同北方農家種麥子,到五月間麥子成熟時,人人飯也顧不得喫,覺也顧不得睡。老人家都喊著說,麥子掉了頭,還在家裏睡覺麼?因為麥子一旦成熟了,就必須快快收割;否則,很快都落到地裏去了。麥子要掉頭,所以不能睡覺,必須在半天之內,統統收割。這個新生入學,就是麥子掉頭,甚麼都不能顧,不能顧主日聚會,也不能管其他的事,只管去得著新生;即使不能得著八成,也要得著五成。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。

 

另一面,傳講福音時,第一,臉皮要厚;其次,對於所傳講的內容,要有把握。這好比銷貨員推銷商品一樣,臉皮要厚,不怕羞,並且十分自信,對自己的產品有把握,相信顧客一定會買;接著要簡單的引導人,往買的方向去,立刻就能成交。

 

至於實際的作法,還得大家深入研究。不過,研究時不要走『等因奉此』的路。一定要打實拳,作得中肯,這需要我們花工夫。總之,我們的目標是要得人;怎樣能得人,就怎樣作。在這個立足點上,我們要大大的研究。原則上,不論是全時間或半時間,只要是三十歲以下的,就作學校福音工作;而三十歲以上的,統統到各界福音。

 

1985年第四冊第一段第二章

話語的供應與召會的擴增第二章 真誠的配搭與合式的盡職

 

去年我們曾召聚全省福音大會,全場幾乎座無虛席。要來這次福音大會,只限於臺北縣市,所以要鼓勵聖徒們盡量帶人。最好是利用小排,督促每個小排最少帶十個人。另外,有十五位弟兄們從美國來,目的是為著幫助這裏的校園福音。我們可以舉行『福音週』,讓他們協助規畫,鼓勵聖徒們全體動員,到校園尋找、訪問並接觸人。這可利用校園裏的教室,以及校園附近的弟兄姊妹之家,加上學生的配合,以接觸人傳福音,並將人帶到福音大會裏。

11 特會供應成全

 

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 第二章 關於學校福音(二)第316頁

 

若是有地方讓這些青年人去,大家都會很喜歡,這個果效太好了。我們把國中、高中的學生,十幾歲的青少年都帶上山,連福音朋友都能得救。一面,我們可以帶他們有活動;另一面,每天可以安排三個時段,教他們一些東西,兩天之內就能作六堂。原本頑皮的孩子,藉此就得重生了;那真是一個『改造爐』,人擺在裏頭三天,出來都改造了。在美國,十幾歲就吸煙的青少年,得救以後就放下了不良的習慣,家長們沒有不稱讚的。這個切切要作,對大學生當然更要作。美國目前作中學、大學的工作,一半以上都倚靠這種特會。


第318頁

 

對於大學生,上山的次數一定要多,半年之內最少作兩次;作的時候,時間可以長一點。對國中生,可能二、三天就足彀。對大學生,可能多一、兩天更好。還有,每年放寒假時,都要有大專特會,暑假也要有大專特會。這種特會最好是分區作,臺灣北部聯起來作,中部一部分,南部一部分。三處三部分,不要合起來作;合起來作容易勞民傷財。

 

第319頁

 

巴西的作法不錯,他們買了一百多英畝的地,大家在那塊地上聚集,真是世外桃源。為了長期的工作,總要有那麼一個地方。若是臺北市不容易有這麼一個地方,最好靠近臺北市郊區能找著這樣的地方。每半年能有一週的大專特會,都在那裏聚集;一、兩千位大學生,有一週的工夫住在一起,有生命、真理、福音等各方面的訓練。到時候不只是一個人講,乃是許多同工配搭著講;我們中間的材料多,怎麼使用都可以。只要有合式的地方,就會有果效。這樣,所有參加特會的人,在七天之內,都喫了屬靈大餐,得了飽足。

 

事奉配搭與愛中洗滌 第十四章 關於學生工作的交通第430頁

寒暑假的學生工作


今後,三十多歲以下的同工們,要多費心在學生工作上。從今年開始,每到七月的暑假,上旬要有初中生的訓練,分兩區:一區在北部,一區在中南部。北部最少有五百位集中受訓,中南部也有五百位集中受訓;這樣,七月上旬全省就有一千位初中生受訓。受訓期間最少為期十天或者兩週,各地召會要一起分擔這個負擔。

 

主恢復的道路 第二十章 與少年工作有關的交通第276頁

 

到了暑假就需要有訓練。這種訓練,就著已往的經驗看,必須在一起生活,纔會有果效。我們三個地方的召會,連著三年暑假,青年聚會都在一起。去年只作一個功課,就是奉獻;今年則是對付罪,從早到晚活在主面前。這樣專注在一個題目上,效果就進去了。若是一地的力量不彀,就要和各地配搭;每個地方的長老都有分,有的在事務方面,有的在訓導方面,也有的作勸勉的。召會中的少年人都擺在其中,全時間的也配搭在裏面。

 

召會中的牧養與青年人的成全 第六章 關於外地召會需要的交通第103頁

 

關於這個大會的時間,當然是在假期比較合式。可能大家會覺得夏天比較合式,因為有相當多的弟兄姊妹都在學校,有的是教職員,有的是學生。但是我在美國大部分的工作都在夏天,夏天是美國工作最好的機會。照往例,我必須在暑假作工,暑假作的工比一年作的還有果效,所以現在都已經訂好了,今年六至九月,一直有特會。這三個月的工作很緊,但這三個月工作的收成,可以抵得上整年的工作。所以,我無法在夏天來臺北。因此,為著這個國內外的大聚會,實在需要弟兄姊妹能接受負擔禱告。

 

生命的變化與召會的建造 第十一章 生命的長大、操練與功用,帶進召會真實的復興第505頁

 

我們觀察青年特會的光景,看見三百多位大專青年在受訓之後,有一百二十多位表示願意全時間事奉主,這令我們印象深刻。在青年福音聚會裏,看見會場坐滿了人,聽福音的青年加上聖徒,共有兩千七、八百位。經過五個晚上的聚會,得著一千五百位記名的福音朋友。此外,中南部的學生也很多。所以,經過在主面前的尋求,主向我們指出,目前最有利、最快速、最急切的工作,就是在學生們中間作青年工作。

 

基督的啟示與召會的實際 第十四章 聖徒蒙保守的祕訣,以及關於主在美國工作的交通第322頁

 

許多青年人到了特會中,可能覺得天天都是白天,但也有的人覺得是黑夜,需要等到第三天纔進入白天。無論如何,在他們從特會離去時,可能都覺得正是白晝中午十二點,日光最強的時候。然而在他們離去後,太陽不會一直停在中午十二點,因為沒有一個約書亞能把他們的太陽定住。(書十12~14。)反而,在他們離去後不久,可能黑夜就來臨。那時,他們要怎樣蒙保守呢?當黑夜來到,當你經過曲折、風波時,當那破壞人的來破壞你、打岔你、攪擾你、攔阻你的時候,你怎樣能得著保守呢?這裏有四點蒙保守的祕訣。


青年弟兄姊妹在離開特會之前,都需要向主有一次交託,把自己交託給神的恩,而不要信靠自己,不要信靠短短幾天的帶領。雖然特會幾天的帶領對你有幫助,但是這幾天的帶領,並不能保守你一直走到路終。能保守你的乃是神的恩典;所以,你最好要從心裏深處,甚至從靈中發出一個願望,向主禱告說,『主阿,我知道我是不可靠的,我所聽到的不可靠,我所受的帶領也不可靠,甚麼都不可靠;惟一可靠的乃是你的恩典。我知道我的不堪,我乃是要把自己交託給你的恩典;你的恩典彀我用。』

洛杉磯聚會信息 第二章 在大專校園傳揚福音的原則第133頁

 

工作會幫助眾召會得著青年人。我們會在特定的時間舉行訓練和特會。這樣,青年人不僅花時間在召會生活裏,學習如何實行召會生活,他們也會參加特會和訓練,使他們受訓練。這樣,他們從大專或研究所畢業後,就會在主新的行動中有用。

關於開始學生工作的交通 第三章 如何接觸人 第300頁

 

按照這三章的交通,你們學生應當與召會有正確的關係,在校園形成核心,學習接觸人,在性格上受訓練好對人有興趣,並培養剛強活潑的靈。你需要在校園定期的與聖徒有聚會,並為某些人禱告。這會使他們被豫備好來參加特會。你把這些豫備好的人帶來特會時,他們就會被主得著。召會這面,需要學習如何幫助這工作,而不是成為學生的牽制,也不是控制工作。所有這許多面都互相效力。倘若學生和召會都這樣實行,我們在學生中間就會有興旺的工作,有許多青年學生會被帶進召會生活中。

 

的恢復與神心願的完成 第十章 青年人該有的屬靈活動與操練第98頁

 

第四,若是你們的體力或時間許可,你們在召會中其他事務上,也應該有分。比方招待或執事室的服事,以及其他整潔的事等等。令人喜樂的是,臺北市召會有好幾個會所,許多的服事都是少年人在擔。比方,這次特會一會所接待了一、二百位聖徒,分住在幾個地方。為了接待聖徒,需要飯食、整潔等許多事務的服事。我們就發現有許多服事,都是會所裏的青年弟兄姊妹在作。這是一件蒙福的事,也是建造召會的事。在這樣的服事中,青年人就自自然然的調在召會生活裏,與年長、年幼、和同年的聖徒有了實際的配搭、交通。這對青年人裏面生命的培養,以及外面功用的顯出,都有莫大的幫助;對召會的建造,也有莫大的助益。

 

那靈與主的恢復 第六章 主對基督身體眾肢體的長大及其功用的恢復第507頁

 

最近,在洛杉磯一次青年特會之前,領頭的人決定將特會交給青年人來規畫。青年人多少有點怕犯錯。他們花了許多時間,作出每天和每場聚會的時間表,然後他們請我過目並調整那分時間表。我婉拒不看時間表,並告訴青年人,他們犯錯是可以的。這樣一來,那些青年人當中就有真實的長大。原則上,我們約束信徒之前,要先讓他們長大。照料果園的人在修剪並調整樹木之前,會先讓它們長大。青年信徒正在長大的時候,我們必須容許他們犯錯。召會所需要的主要是長大。華語工作與耶穌的見證 

 

第一章 關於華語工作的交通第683頁

 

第三個需要就是學生特會和訓練。我們一定要辦特會和訓練,不是為著訓練全時間事奉的人,乃是為著校園工作的收割。這好比種田,有種就有收。校園工作從年頭開始,到了暑假已作了半年的時間。各地都帶了一些人,到暑假就可以有七天或十天的特會。人只要有心,無論有沒有得救,都把他們召來。這需要豫先定規,報告給學生,讓他們知道暑假會有聚會,可能有幾百人或上千人參加。我們招待學生喫住,一面向他們傳福音,一面講真理,再加上一些召會生活的帶領。這乃是多管齊下,作收成的工作。到了冬天再來一次。每半年要有這樣分區的訓練。例如,加州是一區,德州這邊一區,紐約那邊一區,把全國分成幾區。最低限度就是分區的訓練。最少一年要作一次;最理想的乃是半年作一次。

 

人人盡功用使召會得擴增 第十章 召會聚會的基層第695頁

 

根據已往的經驗,作校園工作最有效的方式,就是利用假日,特別是寒、暑假,帶學生到戶外相調,或參加特會、訓練。全時間者利用週間到校園,接觸一些福音朋友;到了週末,既不是帶他們去看電影,也不是去跳舞,而是帶到大會所那裏走走、談談。這樣,他們不得救也得救了。我們在那裏造好浸池,人一得救就可以受浸。若是這四十幾處的召會或會所,每週輪流將一班又一班的人帶上山,雖不能十個上山十個都受浸,起碼也有七、八個。這是我們最理想的規畫,值得推廣。

 

建造小排聚會所需要的生活 第八章 三件東西為著四件事第123頁

 

此外,你還得深入聖經中一項一項的真理。譬如說,甚麼是悔改、相信、赦罪、稱義、與神和好、成聖、變化、模成?這些都是真理。我前年曾題議弟兄們把聖經中的真理要道一項一項的編成教材。去年各處召會開始有初、高中夏季真理訓練學校。我告訴你們一個故事,兩週前我到灣區去開特會,住在一位弟兄家,他有個兒子十三歲,週六跑到柏克萊大學校園去接觸了十一個人,都是大人。他說,十一個裏七個拒絕,四個接受。他告訴我們他講甚麼,他說,『我告訴他們,人是神造的一個器皿,為要盛裝神。』我聽了覺得他真了不起。另外還有一位弟兄的女兒,大概是十六歲,她也到大學校園去大講特講說,『人是神造的器皿,神要把祂自己裝在人裏面,』我很希奇的說,我們中間後生可畏。後來我纔發現,今年暑假召會真理訓練學校剛教過這一課。他們剛剛畢業,所以都出去講這個。

 


 

12 暑期學生中幹成全,開展

 

生命的變化與召會的建造 第十一章 生命的長大、操練與功用,帶進召會真實的復興第507頁

 

每年暑假期間,南部、北部都可以舉辦集中的國中訓練與高中訓練。兩個訓練之後,就發動中學生福音,相信至少能帶進兩三千位國高中生得救。此外,還有大專訓練,之後也有大專福音,能帶進一千多人。這樣,每年就能帶進三千至五千人;經過十年,就有三萬以上的年輕人得救。